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病理微课堂之寄生虫性阑尾炎
TUhjnbcbe - 2022/6/19 16:00:00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4.html

寄生虫性阑尾炎·

寄生虫性阑尾炎(parasiticappendicitis)是指由于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引起的儿童阑尾继发性急性或慢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1.发病率:阑尾寄生虫,常见有蛲虫、血吸虫、蛔虫及鞭虫等感染。阑尾寄生虫感染发病率约2%,其中阑尾蛲虫病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其发病率0.4%~4.1%,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11.1岁,女性占优势。

2.症状:右下腹疼痛、脐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发热、出汗、便血及营养不良等。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进行性贫血、便血及隐血试验阳性。

肉眼观察·

大体阑尾肿大,表面粗糙

镜下观察·

HE×10

阑尾腔见蛲虫虫体,阑尾出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HE×20

阑尾腔见多个蛲虫虫体

HE×10

阑尾浆膜面血吸虫肉芽肿性结节

鉴别诊断·

1

急慢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急性期阑尾黏膜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层可见弥漫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穿孔。慢性期阑尾纤维化,脂肪沉积,淋巴组织增生。未找见阑尾寄生虫虫体或虫卵。

2

阑尾结核:慢性反复性右下腹腹痛,低热。阑尾可见多个结节状增生,结节由上皮样细胞、Langhans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组成,中间干酪样坏死,早期坏死灶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和钙化。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

3

阑尾类癌:通常在阑尾末端肿大,肿瘤呈结节状,排列呈菊形团后腺泡状,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淡染,核分裂少。免疫组化表达:CgA、Syn、CD56、NSE等。

END

资料来源: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儿童疾病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微课堂之寄生虫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