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员工纳入城镇工资统计是一种进步
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份会拿出2007年全国新的城镇职工工资数。该统计数字和过去不同,私营企业员工的工资数据首次纳入统计。根据地方目前已经完成的调查,预计这一变动将导致平均工资数下降50%左右。(4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无论是以前的“高”,还是现在的“大幅降低”,其实都无法改变国民真实的工资境况。在以往的好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数字统计中,经常是“选择性统计”,比如全国职工工资统计、就业失业率统计、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等,都将下岗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以及农民工等国民群体排斥在外。前不久有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递增13.5%.然而,公众并不买账。原因除却通货膨胀、税负、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等之外,与这个“两位数增长”并不是“全民统计”有很大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在其《歧视经济学》中强调:“歧视在经济上不仅对那些受歧视的人有害,而且对实施歧视的人也同样有害。”能否实现“全民统计”关涉国民权利认定和国民待遇惠泽。将一部分国民排斥在统计视界之外,可能意味着淡出公共*策的关爱范围,可能意味着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继续处于“少人关心少人问”的尴尬境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更为举步维艰。□石敬涛“想去就去”的价格听证让人充满期待广东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在接访时透露,听证会将进行修改,还将对全社会开放,让每个公民自己想去参加就去参加,要真正敞开大门,使听证会成为一个公开听取大家意见的场合。(4月10日《南方都市报》)现行听证会的一些弊端,让听证会常常异化为“发布会”、“涨价会”,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听证的初衷。广东此次修改价格听证制度,必须给予肯定。一方面,从组织角度来说,听证代表的名额总是有限而不大可能是无限的;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自由成为代表,利益集团的成员自然也可以自由成为代表。消费者虽然数量众多,但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集体,而作为博弈另一方的利益集团,却更容易形成合力。换言之,完全自由、想成为代表就可以成为代表的听证会上,消费者反而可能处于劣势。想听就听,虽然每一位旁听的公民并不能成为正式代表,但至少,他们可以听到正式代表们都说了什么,可以知道正式代表的组成结构并对其是否合理做出判断。而这点,恰恰相当重要。不久前的手机漫游费下调听证,先后几次召开会议,最终的结果仍然不能令公众满意。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听证代表的身份迟迟不公开,听证会的过程不向媒体开放,如此封闭的形式在当时就引来一片质疑,而在这封闭状态下产生的听证结果又如何能让消费者真正信服呢?想听就听,听证会的过程对公众来说,变得透明起来。透明才会有平等的博弈,透明才会有公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