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天使编辑
山月后院静心
前段时间,几对明星夫妻陆续发布离婚的消息,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目前,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
有媒体报道,每两对新人结婚的同时就有一对夫妻离婚,有的地方离婚率甚至高达68%。
这个超过半数的离婚比例,让人们不禁怀疑:这世间到底有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婚姻到底还靠不靠谱?
有这样一对恋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他们的生命短暂,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
他们甚至都没有谈婚论嫁,更没有一纸婚书。他们生时不曾共枕,死后却并葬相依。
这对有情人,用他们对彼此的深情和思念,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凄美的爱情之歌。
他们就是革命志士高君宇和近现代诗人石评梅。
年,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爱情故事,被拍摄成电视剧《高君宇与石评梅》。
这也是一部献礼党成立90周年的影片,男女主人公分别由辛柏青、范志菱出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君宇和石评梅的世界。
01一旦相见便相知,往往刻骨铭心。仓央嘉措的《十戒诗》里写到: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如果,高君宇和石评梅不见面,就没有这么凄美感人的爱情了。
高君宇,年出生,家住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
他年轻有志,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之一。
石评梅,年出生,山西省平定县人,因酷爱高洁的梅花,自取笔名“评梅”。
她是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以生花之笔,写哀时之痛”,也被称为“北京著名女诗人”。
当时,北京有个山西同乡会。节假日里,旅居北京的山西人经常在此聚会,高君宇就经常在这里演讲。
石评梅那时还是北平女子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
一天,石评梅走进聚会大厅时,有个年轻英俊的青年正在演讲,她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演讲者叫高君宇。
这次演讲以科学、民主、自由为主题,高君宇讲得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引得众人一片叫好。
石评梅也觉得句句都说到了心坎里,顿时她觉得遇到了知音。
高君宇演讲时,看上去激昂有力、精神十足,可石评梅却觉得他面色苍白、身体有些虚弱。
一经打听,才知道高君宇因为长期奔波劳累得了肺结核,曾两次吐血,演讲时尚未痊愈。
这让石评梅不禁心生爱怜。
于是,石评梅主动去问候、关心高君宇。
没想到,他们俩一见如故,谈过去、谈现在、谈将来……有说不完的话,两颗心也在慢慢靠近。
此后,石评梅经常找高君宇讨论时局,谈论救国救民之道,两个人也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石评梅发表的诗歌、散文,表达对世道不公的哀痛和抗议,高君宇十分赞赏和敬慕石评梅的才气。
而高君宇主张正义的精神以及从事革命活动的决心,更是深深打动了石评梅。
这般相见便相知的感情往往最是刻骨铭心。
从此,在石评梅和高君宇的心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两个人深深地相爱了。
02唯一的爱情,是两颗心的互相忠实。
罗曼·罗兰说:
“婚姻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唯一的爱情,两颗心的互相忠实。”
比尔·盖茨离婚后,他每年都与初恋共度一周的丑闻也被曝光。
对伴侣的不忠,或许也是梅琳达和他离婚的原因之一。
虽然高君宇和石评梅没有谈婚论嫁,但他们之间却是相互忠诚的。
随着书信的往来,两人对彼此越发了解,他们互相仰慕互相支持,可谓志同道合。
随着情愫的滋长愈发浓烈,高君宇决定向石评梅表白。
那是年的一个夜晚,石评梅带着困意刚要入睡,却收到一个小女孩转送的一封信。
信封里一张白纸包着一片红枫叶,红枫叶上写着几行小字: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末尾落款是:
天辛采自西山碧云寺。
天辛就是高君宇,红叶本身代表炙热的爱情,再写上一句情诗,这个表白既浪漫又有创意。
然而石评梅并没有接受,因为她认为:
“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着鲜红的叶儿。”
石评梅拒绝高君宇是有原因的。
她曾爱过一个叫吴天放的学长,可后来发现,她用心爱的人竟然是个有妇之夫。
这让石评梅深受打击,也让她对恋爱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而高君宇呢,在乡下也是有家室的。况且,他加入革命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两个人各有苦衷,各有各的不得已。
初次表白被拒,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他们的感情反而加速升温了。
高君宇认定石评梅是他一生中挚爱的女人。
他一直苦苦追求石评梅,为了让她安心,高君宇赶回乡下与当年被包办婚姻的妻子解除关系。
后来,高君宇到广州工作,特意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与石评梅定情。
直到他们离开人世时,手上都戴着各自的那枚象牙戒指。
两颗互相紧靠的心,如同这两枚象牙戒指中的爱,高洁、纯粹。
这一世,我们无法长相厮守,下一世,我们再相遇。
03相思未相依,后悔一生一世。
长期的奔波劳累和没有结果的爱情,使高君宇身心俱疲。
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让高君宇本就患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高君宇除了有肺结核的病根外,还要忍受阑尾炎的病痛。
特别忙碌时,他靠吃止疼片来支撑孱弱的躯体,以至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在动手术后的第二天,高君宇突然去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双眼还直直地盯着门口。也许,他还在期待心爱的姑娘能出现在眼前。
那一年,他年仅29岁。
高君宇去世的消息犹如一个晴天霹雳。
石评梅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与心爱的人,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相爱相守,就要面临永远的别离。
她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答应高君宇的表白。
石评梅遵照高君宇的遗嘱,把他埋葬在他们经常约会的陶然亭旁。
并在墓碑上刻下高君宇生前最喜欢的诗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石评梅认为自己亏欠高君宇太多,甚至认为是自己害死了高君宇。
她经常在高君宇的坟头哭泣,戚戚地诉说着相思,久久不肯离去。
后来,她写了千古绝唱《墓畔哀歌》及大量的诗文悼念高君宇。
痛失所爱,她太悲伤了,也太劳累了。
在高君宇去世3年半后,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患脑膜炎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石评梅曾说:
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于是,朋友们把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着“春风青冢”四字。后人称之为“高石之墓”。
互有情意的两个人,先后遗憾离世。他们生时未能相依相守,只能在死后相伴墓旁。
这样的爱,真让人唏嘘心痛!
若时光倒流,石评梅一定不会那么固执拒绝高君宇;高君宇也一定会为了爱人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吧!
写在最后: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这是当年石评梅送给高君宇挽联题字。
虽然没有答应高君宇的求爱,但是石评梅对与高君宇的爱是真诚的、是唯一的。
哪怕是来世还要与她的君宇再相逢。
如果真有来世,他们会是幸福美满的一对眷侣,轰轰烈烈地相爱相知,彼此陪伴到老。
茫茫人海,能够恰巧遇见心仪的人,已是不易。
鼓足勇气去表白吧,不需要畏首畏尾,不敢追求或接受;拥有了爱,就真诚相待,去守护去珍惜在一起的每个日日夜夜,别等一切都来不及了空后悔。
王安石说:
人生乐在相知心。
珍惜我们相知相伴的爱人吧!若相见,必相欠。生命中的遇见都是注定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END
插图
紫冰宁
本文首发于“山月铺子”,原创不易,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