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胞胎早产医护人员日夜轮守,坚强宝宝终于活了下来 [复制链接]

1#
自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90174.html

从出生就住进了婴儿重症监护室已经两个月的宁波“坚强宝宝”最近出院了。

两个月前,宝宝的妈妈小岳(化名)在医院生下了双胞胎儿子。因为是28周+6天的早产儿,所以两个宝宝都非常虚弱。

(刚刚出生的哥哥)

两个宝宝出生在早上,生产过程非常突然,医院的急诊床上就生下了哥哥,随后在产房里生下了弟弟。

(双胞胎中的哥哥在新生儿监控床)

本就是不足月的宝宝,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全,才一天时间,弟弟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着重量只有2斤,体型也就比矿泉水瓶大一点的小哥哥,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们立即实施全面抢救。

因为在胎内重度窒息,小宝宝的全身皮肤青紫,心率低到只有30次/分,四肢瘫软没有反应,新生儿评分满分10分,他只有3分。

在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一系列紧急抢救后,宝宝的肤色渐渐转红,心电监护也恢复正常,迈过了第一个生死关卡。

据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谷广辉介绍,体重这么低的早产儿宝宝,要正常存活,需要闯过呼吸、*疸、感染、喂养、消化等重重关卡,任何一个环节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让弱小的生命戛然而止。

一天30多次洗手消*

因为小宝宝此时的免疫功能几乎为零,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医护人员从小宝宝出生开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护理前都会洗手消*。24小时看护,护理人员一天洗手消*30来次变成了常态。

同时,医生也还努力将必要的医疗护理操作、检查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良刺激,避免感染。

每天分钟喂奶

宝宝太小了,消化不好也吃不好;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就长不大。这可真是愁死了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们。

刚开始喂奶的时候,小宝宝的吞咽还很不协调,一旦吸快了就会呛到自己,把小脸憋得紫紫的。

为此,护理人员每次都喂得特别耐心,一次起码半个小时,让小宝宝一口口慢慢来,逐渐学会吮吸。没有进食的时候,也会训练他吸吮,来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

令人感动的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日夜轮守,尽心照顾,“坚强宝宝”2个月长到了4斤5两。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小于天),出生体重不足克,身长在46厘米以下的婴儿。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尤其是早产儿出院回家后。早产儿除按正常新生儿护理外,还必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医院里将出生2千克以下的极低体重儿,放在新生儿培养箱内进行特别护理,待体重超过2.5千克后才可出院。这样的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才好。

早产宝宝难带,妈妈要付出更多心血.让我们一起交流经验,虽然我们不希望看到早产儿的诞生,但现实中每天还是有不少早产儿降临。大家多多交流,也希望我们的经验可以给彷徨无助的新手妈妈借鉴。如果你是早产宝宝的妈妈,一起为怒放的生命喝彩!

引起早产的原因

母亲因素

一般孕妇患有子宫畸形等先天发育不全症,容易使胎儿早产,因为子宫是胎儿生长的地方,如果子宫的肌肉不能很好地伸展,便容易出现早产。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宫内感染,均可导致早产。

妊娠合并症

如果母亲患有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妊娠高血压症、心脏病等也容易导致早产。母亲的内分泌失调,如孕酮或雌激素不足,糖尿病等。

社会因素

早产容易发生在经济收入低的人群中,这是由于这些人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过长。早产也容易发生在现代城市母亲身上,她们有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情绪经常波动,精神过度紧张。

怎样护理早产低体重儿

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空气。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不要凉着孩子。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精心喂养

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营养供给要及时,最好是母乳喂养。住院时,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

保持安静

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换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轻柔、敏捷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以免惊吓婴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