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陈旭婷记者何丽娜
“我好好的,做什么肠镜!”50岁的苏建(化名)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在肛肠科与父亲成为病友。
原来,苏建父亲在不久前刚做完肠镜,在检查过程里找到了10多颗息肉,最终在肠镜下顺利切除。老爷子越想越害怕,于是叮嘱儿子早点去做肠镜检查。
苏建最初当然是拒绝的:觉得能吃能喝干嘛要做肠镜?但几个月下来,实在拗不过老人家的他还是来医院肛肠科就诊。
“医生,我除了发过阑尾炎,其它没什么毛病,就是想做个肠镜。”苏建进门就急着跟医生解释:是我爸催我来的,医院做肠镜发现有十多个息肉,听说肠息肉可以遗传,因此一定要我来……
医院做检查
没想到发现了“四朵金花”
这句抱怨让接诊的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秀峰明白:这是位有肠息肉家族史,又从没做过肠镜筛查的患者。在询问情况下,张秀峰很快就有了新发现:
苏建说自己自半年前起常感到右下腹隐隐作痛,且反复发作,但并不影响生活;
平时大便规律,也没有便血,这种疼痛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去医院看过几次,考虑“阑尾炎”,每次用点消炎药后就能迅速恢复,所以他也没当回事。
张秀峰医生回忆,苏建最初十分拒绝做检查,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年龄、遗传、腹痛间的联系,明白了检查的重要性。
考虑到他此前从未做过肠镜,且精神紧张,对无痛检查意愿强烈,于是为他预约了无痛肠镜。
可检查结果并不乐观:
在肠镜插至肛门口16cm时,第一枚直径2cm的息肉出现了,“有点像在肠子里开了一朵花,表面光滑、有分叶。”
肠镜往前推进后,又出现2枚直径1cm的长蒂息肉,像一根棒子上栓了个肉球。
肠镜缓慢前行至盲肠,发现在阑尾孔附近竟长了一枚息肉,直径约1cm,就像从肠粘膜上长出来的蘑菇——可能这就是苏建阑尾炎的病因: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平时如果堵塞容易引发阑尾炎。
盲肠是整个大肠腔最宽、最薄的部位,加之肠内容物的挤压,这枚息肉就成了一个锚在阑尾口的活瓣,并在阑尾口反复摩擦,容易导致阑尾孔引流不畅,从而导致阑尾炎反复发作。
如果息肉继续长大,可能出现癌变,还会进一步堵塞阑尾孔,导致阑尾孔引流不畅,阑尾炎就会更频繁的发作;而局部肠腔的薄弱也给阑尾孔息肉摘除增加了难度,张医生在肠镜下微创摘除后,为减少术后肠穿孔、出血风险,两枚钛夹夹闭创面。
很多患者也许担心:钛夹是金属的,会不会戳破肠子?
“这些钛夹很小,大约只有0.5cm左右,在创面结痂后会自动脱落,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有点像婴儿的脐带夹,不会对肠腔造成损伤。”
最终,苏建在这次肠镜检查中,共切除了4枚息肉,直径最大的有2cm,最特殊的还是阑尾口这枚息肉。
为什么父子都会长息肉
可能是这些因素所致
“这个病会传染吗?”苏醒后得知真相的苏建吓了一跳,也十分庆幸自己听了父亲的话前来检查。
杭州市优秀医生,肛肠科主任沈忠医生解释,大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许多:
1.遗传因素
大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若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有大肠息肉、肿瘤病史,则患大肠息肉风险明显增高。
2.饮食习惯
这是肠道“夫妻癌”“兄妹癌”“父子癌”的主要原因,生活习惯相近,常年进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增加患病风险。
3.基础疾病
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肠道基础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也会引发大肠息肉。
4.其他因素
高龄、男性、肥胖、种族等都会大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临床也常遇到许多夫妻、父母子女同患的大肠息肉的情况,所谓“住在一起就传染”,其实是亲属的生活习惯相近,若其中一方“中招”,便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危及双方健康。
通俗点理解,大肠息肉并不会传染,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传染”!
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这种病十分重要,应多食用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的食物,不吃不新鲜的水果等等。
此外,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预防结直肠癌
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这个不切会变成癌吗?我有癌前病变了?”肠镜后,苏建一个劲焦急询问医生,完全变了个人。
沈忠主任解释,肠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平均需要10年左右。
55岁以后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因此要在它癌变之前斩草除根,只要及时发现并摘除大肠息肉,就可以阻断它癌变的进程,避免发生大肠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有一天会癌变。
1、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2、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4、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
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肠镜检查是针对大肠息肉、大肠癌较快捷、直观、经济的筛查方法。
“一般的肠镜体检患者有超过3成以上都检出大肠息肉,如果是高危人群筛查,基本检出率在5成以上。”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张秀峰介绍:随着大肠癌肠镜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
仅4月一个月,医院肛肠科就进行肠镜治疗、检查余次,息肉治疗余人,无痛肠镜人数是普通肠镜的一倍多,由此可知:大多数患者对做肠镜虽有恐惧,但并不抵触。
肠镜筛查的目标人群为40岁以上,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的人,其中重点筛查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而目标人群又可分为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1条者。
也就是40岁之前至少需要已经做过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高危人群,需要把时间提前到30岁左右。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1条者即是):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病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