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灸和气血有什么关系神奇而又实用的养生常 [复制链接]

1#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艾灸是一种什么样的中医调理方法?学过养生的朋友都知道,艾草是一种神奇的纯阳之草,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技术流传千年,验证无数,有非常强的群众基础,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掌门师兄就跟打击来聊一聊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关系。

气血的重要性

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养生却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科学上还无法解释,但是却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了气的存在和重要性。《黄帝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气源自先天和后天,是元气和正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内灌脏腑,外濡腠理。气具有推动作用、气化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

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滋润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行于脉中,精血相互化生,内连脏腑,外连肌表,由五脏共同协作完成血的运行。血的作用有营养与滋润、感觉和运动的基础、神智获得的物质基础、女子之本。

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黄帝内经素问篇》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五脏六腑、骨骼经络、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只要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

气血足则百病消,中医认为,人的气色与脏腑气血的盛衰有关。气血是滋养皮肤、使面容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若气血充足,则皮肤健美,容颜难老。而气血虚亏则会显得面容憔悴、皮肤衰老。“血为气之母”,气血不足往往与体内血液不足,或血液运行失常、濡养功能减退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补血的同时要注意补益脾胃,达到健脾生血的效果。

艾灸调理气血的强大作用

艾灸的一项重要作用是行气活血。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灸的刺激可以使气机调畅,营卫和谐,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所以一切气血凝滞、经络麻痹,均可以用艾灸来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1、滋润五脏,补益气血

人体脏腑器官、四肢九窍、皮毛盘骨均是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气血盛衰,直接关系到面容的荣枯。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通过艾灸五脏的背俞穴(心肝脾肺肾俞),可补益五脏,然后五脏通过经络将阳气阴血及津液输送到全身,以滋补润养皮肤,抗御外邪侵袭,从而保持面部润泽,容貌不枯。

2、疏通经络,活血行瘀

我们的身体布满着经络,而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均由经络系统支行到全身每个部位,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皮毛得不到濡养!如痤疮、雀斑、酒渣鼻、黄褐斑、瘢痕等都是与气血失和、瘀血阴滞有关。而艾灸最是擅长温通经络。

3、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皮毛颜面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外邪入侵人体首先殃及皮毛。中医认为外感邪气首推“六淫”。六淫之中以风邪、热邪对美容损害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炽热,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而艾灸可祛风清热,能对气血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艾灸的强大功能也是在于它自身的调理功效,也会帮助您改善身体的问题的。某些有损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因风热湿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肿又痒,时重时轻,且缠绵不愈。因此,艾灸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应适当加些消肿散热,燥湿止痒的穴位。

5、舒肝解郁,理气和解

不论何种情况,黄褐斑的起因不外乎虚、瘀、湿、热所致。肝郁气滞而成,郁久化热,灼伤阴血,导致面部气血失和发病。还有就是因为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而艾灸肝经穴位即可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艾灸调理气血的5大穴位

穴位1:大椎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穴位2:足三里穴

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

作用: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为: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足三里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来防治老花眼、中风、治疗高血脂症等。

穴位3:关元穴

穴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作用: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男科疾病如遗精、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穴位4:命门穴

穴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方平神阙穴。

作用: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也是我们人体的动力之源。

主治疾病为: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穴位5: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主治疾病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分别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