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边数船,求诊最多时竟过二百条,这就是宝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txbyjgh.com/m/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留有一位老人的形象。他头戴瓜皮小帽,身穿灰色长衫,瘦瘦的脸上架着一副老光眼镜,总是坐在医案旁望闻问切,为病人排忧解难。他就是我县著名的老中医杨少贤。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为号主

杨少贤医师和我同村,虽说村上人大都沾亲带故,可我们总称他为杨先生。杨先生医术高超,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留有很深的印象。

有一次我肚子疼,杨先生说是虫集(蝈虫病),按他的药方吃了几剂药,竟打下几十条蚯蚓似的白虫,真让我吃惊不小。从此我听杨先生的话,不敢再吃生冷的东西。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像打打蛔虫这样的小病。对杨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许多疑难杂症,杨先生也常常是手到病除。

我邻家一女孩肚子疼,本以为也是虫子作怪。杨先生却说是“滚肠痧”(阑尾炎)一当时极难治的一种病。幸亏医治及时,吃了几剂药,也就疼散痛消,治愈啦!

有人说杨先生治病能断生死。此话虽说有点夸张,但杨先生治不了病,在当时恐怕也很难治愈了。

小时候,我常去杨先生医寓玩,见他医寓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的赞语屡见不鲜。

东墙的中柱上,还挂有一块三四尺长的黑底金字木牌,一长溜的金字中,有“石松桥”的字样。父亲告诉我,杨先生年轻时拜兴化名医石松桥为师,深得石老先生的真传。学成回来自开医寓,兴化、盐阜一带的病人,常常不远百里慕名前来。

记得当时村东有一港口似的洼塘,和大河连,极好船,求医者的小木船多停于此。我们几个常到河边比赛数船,最多时竟数过了二百条。病人多,医生忙,杨先生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起早贪黑为病人诊治。遇有急诊,即使夜半时分也随到随诊,从没摆过架子。

那时候,村上有三个“挣钱手”,其余两个皆属“睁眼挣钱瞎子用”之类。独有杨先生,凭着他的真本事堂堂正正地挣钱。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杨先生从不挣黑心钱。一些穷苦人家求医,他从不收脉资,因而口碑极好。杨先生看病,只开方不售药。村上便应运而生地开了三家药店。为调和店家之间的矛盾,杨先生有序地在药单上注上符号,指明病家到某店购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这样一来,三家药店家家生意兴隆,却也能和平共处,从未出现过鸡争鸭斗、不正当竞争。因此也保证了药物的质量。

六十年代初,杨先生调县人医工作,同时也当上了县政协委员。村上人去县城就医,他不但倍加用心,还常常留食留宿。不久,杨先生于县城病逝。

杨先生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村里人永远都怀念他。全县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一代名医。《宝应县志》上写道:“狮庄杨少贤善于内科杂症,执方用药,加减去取,必斟酌推敲。顽症痼疾,常迎刃而解。”

杨先生与史册永存!

杨先生有一门人,叫马仲超的,也是宝应人,受业师满后悬壶于广洋湖、沙沟镇、射阳镇、天平镇等地,医院院长,入录于江苏省卫生厅编著的《江苏高级医师专长介绍》、《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辞典》、《中国当代名医辞典》。其医德医风医技深受本县及周围数县就诊患者的好评。(此段为编者所加)

编者注:此文原载于年7月28日《宝应日讯》,收录于蔡宜久著,菏荡晴雨,大众文艺出版社,.09,疑本文作者为蔡宜久,故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仅是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