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揭秘标准化病人医学生上前线前最后
TUhjnbcbe - 2024/8/15 16:07:00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他们没有疾病,却努力通过表演和学习成为“标准化”病人。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里安医大实验教学中心已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病人队伍,人数为人。日前,随着该校第四届培训班的开班,这一数据还将扩大,却仍有缺口——模拟出真实的危急场景,表演出病症的准确反应,还原出医学生、年轻医生与病患沟通中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成了医学生接触真正病人之前最后一道“把关人”。如何成为标准化病人?他们的价值又是什么?记者进行了采访。

用“标准”还原真实医疗场景

朱春兰慌了。面对刚刚从四米多高脚手架摔下的工友,穿着油漆工背心的她跪在地上声嘶力竭的呼救,并用急促的语言催促着赶来的急救医生,赶紧把趴在地上的工友翻过来。事实上,她并不是油漆工,作为合肥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娘,她也没机会站在这样的工地上。她所说的每句话都是按照剧本来的,催促的语言和不满的情绪,只是为了传递干扰的信息,考察正在现场处理问题的医学生们,是否能对高空坠落伤做出合理的检查和判断。简单来说,她只是扮演了标准化病人的角色。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症状(含部分体征)的健康人。朱春兰是去年成为安医大第三届标准化病人学员的,至今已出过三、四次任务了。她可以准确的展现出部分病痛的表现,表演出需要医疗场景中人的真实状态。

安医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汪思应告诉记者,标准化病人年由美国首先创立,年经华西医科大学等院校引入中国。目前,国内华西、协和及瑞金等单位标准化病人工作开展的较好。安医大从年开始招募标准化病人,经三年建设,共培训学员余人,现注册登记为余人,其余因毕业、工作调动、生病、工作繁忙等原因流失。

就在这两天,第四届招募和培训又开始了,人报名,最终录取了90人,年龄从20到60岁不等,涉及的行业包括退休职工、金融白领、设计师、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医务人员、学生等。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招收没有医疗背景的人士,以便模拟出病患真实的状态和反应。

医学、表演一个也不能少

为成为有资质的标准化病人,这些学员要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除了有解剖学的老师讲述基本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课,表演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我们会请艺校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表演技能。”汪思应说,比如标准化病人在扮演肚子疼的时候,会拿手捂着相关部位,声音微弱,绝不会大声说话,正常人可能会忽略这一点。

基本技能掌握之后,就是分班培训。该校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执业医师考试中症状学考点中的“发热、皮肤黏膜出血、头痛”等25种症状,组织培训教师编写了40份症状学剧本,供学员学习和使用。当掌握了这些技能并通过综合能力考试,标准化病人就要工作了。

汪思应说,设计这些模拟场景的目的,是考核医学生们在面对医疗场景时的处理能力、与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和沟通的能力。比如在一个阑尾炎的案例中,标准化病人有腹痛反应,表现出压痛和反跳痛症状,医学生是否会做出手部反跳的动作,就是考核的标准。在心脏听诊的过程中,听得位置是否正确,在天气渐凉的情况下他们是否会用手先把冰凉的听诊头焐热再伸向患者,也是考核内容。“评委负责打技术分,标准化病人可以打人文关怀分。”汪思应说,这些实际就是全面考量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降低病人痛苦和新的风险

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很长,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逐渐从生手变成熟手,成长为独立的合格医生。但如果将真实的病人用于医学生的考核,让为数众多的医学生向同一个病人反复进行问诊、查体,则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新的风险,也是标准化病人出现的需求。

安医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沈涛说,自己也是从临床专业毕业的,以前读书时,上午上完急腹症的课,医院找相关病人做检查,但反复的按压,病人肯定会受不了。此外还有在一些问诊环节,真正的病人当遭遇不同医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哪里不舒服’的问题时,很快就会不耐烦了,使用标准化的病人就会规避这一问题。

“我经常跟我们的学员说,你们不可以迟到,不可以说出剧本之外的答案,因为你们是‘题目’。”沈涛说,标准化病人一切都按照标准化来,同一个问题一样的回答,对考核的学生来说才是公平的,不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这一标准背后,希望呈现的是更接近于临床的表现,而标准化病人的演技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我们之前模拟了一个疑似手部肌腱断裂的场景,标准化病人痛苦的表现,把正在参加考试的医学生吓着了,直接向场下的医生评委救助。”沈涛说,在有些场景下,标准化的病人还会在考场外启发那些表现木讷的学生,鼓励他们应该如何向自己发问。

搭建解决医患矛盾的桥

多数病人都不希望被“小大夫”看病,究其原因还是担心他们的沟通能力、诊疗水平不足。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医患纠纷有八成来自沟通问题。

张智康是安医大一名大五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年六月份参加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分段考试中,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标准化病人。“虽然在考核前有心理准备,但是进去看到标准化病人呻吟着表达痛苦时,我还是会有一瞬间蒙了,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进行交流沟通。”

他表示,以前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检查等一系列的操作,可能没有那么的规范认真,感觉只是走个过场。但在面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询及体检中,才有了真正的互动交流。“因为得到病人的认可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觉得自己真正像医生在对病患进行检查和问询了。”

标准化病人方芳本身也是一名医疗工作者,她说自己在医学院教授基础医学课程时就能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如果你请他写出要问病人哪些方面,可以写两张纸出来,但是如果真正面对一个病人,他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辨别信息的有用和无用,不知道该怎么去问。

安医大一附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胡孔旺对此也有深入的观察,他认为这也正是标准化病人的价值所在。“随着老百姓对医疗服务要求提高,国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临床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教学资源不足之间还是有矛盾的。”胡孔旺说,通过使用标准化病人,提升医学生、青年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是众望所期,也能够部分解决法律、伦理及资源短缺问题。在他看来,通过标准化病人的使用,让医学生更直接接触病人,体会到沟通的技巧,早日进入临床,也是未来医改发展的趋势。

有望进一步纳入医疗考核体系

专业的标准化病人也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作为教育部医考中心首批临床医学本科生二阶段考试试点单位,安医大从年就开始建立标准化病人队伍,用于临床医学生的考核用途。从医生层面来说,这一队伍也在该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中发挥作用。在过去三年间,安医大的标准化病人团队在各类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青年医师临床技能竞赛等赛事中发光发热,出场余人次,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汪思应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病人队伍,医院、医院医院使用。未来他们还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全省标准化病人培训基地。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学生还是医生,都不会单纯把标准化病人称为志愿者,而是尊称他们为“老师”。不过这些“老师”们的待遇却相对有限。汪思应说,他们“出场费”大多为60-80元/小时,很多场景演下来,这些老师们都很辛苦。“被量了一上午血压,有的人胳膊都勒肿了,还有的一晚上下来要哭三次。”

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是为了钱才加入这一队伍的。被姑父感染加入这一队伍的朱春兰,今年又把姐姐拉了进来。“就觉得为医学生做点事情挺好的,而且作为患者,我想我也更理解医生了。”

俞传芳万新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标准化病人医学生上前线前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