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曾奶奶频道》,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
(杨教授或)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
脾虚人群多
脾虚危害大
曾乐
大家都知道,现在脾虚的人非常非常多,可以说叫“脾虚多多”,无论是儿童,老人,还是中年人,都非常多,只是表现各不相同。
儿童脾虚要么:一、瘦小不长个儿,容易腹泻;要么:二、睡觉流口水,不安稳,磨牙;要么:三、便秘,易感冒发烧。
老人脾虚会导致西医所说的种种疑难杂症,西医几乎无法治疗,只得终生吃药,象结肠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中风,都无不与长期脾虚相关。
那中年人脾虚会有哪些表现呢?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年轻人难道就不脾虚吗?非也!但年轻人脾虚会因为年轻气盛,会被健康的假象掩盖,症状并不明显,但多会虚胖,打呼噜,易疲劳,各种皮肤病,长痘,女性容易血虚,多囊综合症等。发展下去,就是种种疑难病了。
由此可见,脾是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失守就是脾虚,脾虚危害极大,不能不重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舌头胖大,湿滑,说明脾虚,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脾虚且体内有寒,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则严重脾虚体湿。
脾是推动生命循环的能量马达。
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所以,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啊,所谓本,就是根源,源头。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可传得很远?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有杀菌灭*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是后天极要养护的根本源头。
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两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
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虚会出现哪些现象呢?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
脾胃生病的起因有哪些?如何注意保养才能达到健脾养脾的效果?
1、脾胃有四怕:怕生、怕冷、怕撑、怕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现代人之所以普遍脾虚,则是饮食不节制导致,吃生冷、吃撑是最大的原因。饮食过于油腻,也是主因。
2、中医讲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说吃完饭还觉饿,但肚子是鼓的,吃胃肠药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肝郁气滞有关。
女性朋友尤其如此,生气和生闷气导致脾虚血虚的不在少数。
生气动怒忧思郁结,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所以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奶奶总是强调女人要天天快乐,不要生气,就是这个原因啊,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多不值得?
3、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最利于健康,这些人应该多吃玉容粉,铁棍山药粉,通胃健脾,冬天多喝萝卜排骨汤,夏天多喝冬瓜鸡蛋汤,试一试,保证喝了会舒服。你总是吃那些个味重油重的,会好吗?不会好的,只会加重身体负担,制造疾病啊。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吃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舒服就是这个原理。
要提醒的是,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营养品,以免壅滞气机。
为什么很多人吃铁棍山药粉觉得好,就是调养加上调通啊,铁棍山药粉是除湿的,湿除脾通呀。
4、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医讲气机的升降,认为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一升一降则往复循环起来。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你成天饱饱的不消化,人不难受吗?昏昏沉沉,头脑不清,就是成天饱饱的不消化的表现。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词,“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某种程度上,脾衰比肾虚更可怕。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不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你就不生病,少生病了,这是最好的状态,就是中医里主张的治未病,不生病的状态啊,多好?
请养好你的脾胃,养好你的后天之本,让自己健健康康!
每日一方
芹菜炒鸡蛋治老年便秘
曾老师,我爸爸今年72岁,患便秘多年,现在吃药都不管用,4天排便一次。后朋友介绍一个蔬菜方法调理,没有想到一试效果特别好。取芹菜半斤,鸡蛋两个炒熟,每天早晨跟我妈两个空腹吃,结果,两个都说排便轻松顺畅。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为曾乐老师原创,著作权属作者所有,所有图片选自网络,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欢迎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长按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