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针灸透刺常用穴位大总结,针灸医生必看国
TUhjnbcbe - 2022/11/15 21:32:00

透穴针刺法

透穴针刺法是一针两穴或数穴的针刺方法。这种针刺法的特点是刺激点少、透穴多、刺激深、刺激量大、反应效果明显。透穴针刺法在我国古代针灸文献很少记载,是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

一、透穴针刺法的优点

(1)透穴刺法一针多穴,减少了进针刺激点,减轻了患者的针刺痛苦,同时节省了医者的针刺时间。

(2)有些同经功效相同或相近的经穴透刺,如百会透上星,加强了针刺作用,提高了针刺效果,缩短了行针治疗时间。

(3)不同的经穴一般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透穴针刺法一针透多穴,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

(4)透穴针刺法虽刺入点少,但可同时刺激多穴,刺激量大,穴位功效激发效果明显。

二、透穴针刺方法

透穴针刺法可分为单向透刺法、向心样透刺法和放射状透刺法3种。

放射状透刺法是从一个穴位向周围或对侧穴位透刺的方法,如从颧髎穴分别向人中、地仓、颊车等穴透刺;

向心样透刺法是由不同方向的数穴向同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分别从攒竹、阳白向鱼腰穴透刺;

单向透刺法是单方向从一个穴位向另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外关透内关、百会透上星。

透穴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1)针刺操作前应仔细检查针具是否完好无损,针尖有无弯钩,避免针身弯曲、折角导致滞针甚至断针。

(2)透刺时要徐徐进针,若针下感觉韧硬,可能是针尖触及筋骨或血管组织,要轻提针身改变针刺方向,避免刺破血管等重要组织。

(3)起针时要徐徐退针,切忌一拔即出,以免因滞针牵拉损伤血管等重要组织。

(4)在胸背部行透穴针刺法时,要准确掌握透刺针刺方向,以免刺伤脏器。

(5)选用透穴针刺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得当,操作治疗时患者不得变换姿势,以免造成弯针、滞针,甚至断针、刺伤脏器等不良情况。

(6)选用透穴针刺法时,选取针具长度要得当,透穴刺入后要留取至少针身的1/5于体外,以防断针应急处理。

常用透刺穴位及应用

1.单向透刺穴位

头面部:

(1)攒竹透鱼腰:患者正坐抬头或仰卧,医者左手拇指、食指将攒竹穴部位眼眉捏起,右手持针由攒竹向鱼腰穴平刺,因此处血管丰富,一般捻转行针,慎用提插,可有电击样针感放射至眼球。可用于治疗眼疾、前额痛、眩晕、上眼睑痉挛等。

(2)攒竹透印堂:患者正坐抬头或仰卧,医者左手将进针侧攒竹穴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入后经印堂向对侧攒竹穴平刺,一般用捻转行针法,可有酸胀针感。临床常用于前额痛、迎风流泪、小儿惊厥、眩晕等症。

(3)印堂透鱼腰:患者正坐抬头或仰卧,医者左手拇指、食指将印堂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由印堂向鱼腰穴平刺,因此处血管丰富,一般捻转行针,慎用提插,可有酸麻针感放射至前额部。可用于治疗发热、眼疾、前额痛、眩晕、上眼睑痉挛、惊癫、鼻疾等。

(4)阳白透鱼腰:由阳白向鱼腰穴平刺,因此处血管丰富,一般捻转行针,慎用提插以防出血。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前额痛、上眼睑痉挛等。

(5)丝竹空透瞳子髎:患者正坐仰卧或侧卧,由丝竹空向瞳子髎平刺。临床常用于治疗沙眼、斜视、偏头痛、目翳、青盲等症。

(6)太阳透丝竹空:由太阳向丝竹空平刺。临床用于三叉神经痛、沙眼、斜视等症。

(7)太阳透前下关:前下关穴位于下关穴前下1寸,颧骨下缘,咬牙时隆起处。由太阳穴沿颧骨内侧向前下关穴穿刺,酸麻胀针感可扩散至半头部。临床常用于治疗目痛、头痛、三叉神经痛、上牙痛、口眼歪斜等症。

(8)太阳透率谷:由太阳向率谷平刺或由率谷向太阳平刺,一般酸麻胀针感较强。临床用于偏头痛、耳鸣、耳聋等治疗。

(9)承泣透睛明:由承泣穴向睛明穴沿皮下平刺,一般捻转行针,慎提插,注意防止皮下出血。临床用于近视、面神经麻痹、雀目、迎风流泪等症。

(10)四白透迎香:临床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鼻部疾患、胆道蛔虫等症。

(11)颧髎透迎香:临床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游风、牙痛等症。

(12)颧髎透巨髎:临床常用于口眼歪斜、面部疾患、鼻疾等。

(13)颧髎透地仓:临床常用于口眼歪斜、口噤不开、牙痛等。

(14)颧髎透颊车:临床用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牙痛等。

(15)水沟透禾髎、巨髎:也可由巨髎透水沟,可产生强烈疼痛针感。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狂、惊痫、呃逆、扭伤、遗尿等症。

(16)左右禾髎互透:常用于癫狂、痛症等。

(17)颊车透地仓:也可地仓透颊车。临床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牙痛等症。

(18)耳门透听宫、听会:由耳门以15°角向听会穴透刺,注意透刺时患者不要张口,可产生重胀酸痛感放射至整个耳部。

(19)恩聋透翳风:恩聋穴位于翳风穴上5分,乳突和软骨间凹陷中。以45°角由恩聋向翳风穴透刺,酸痛胀感有时放射到下颌关节和口腔根部,刺激重者针感甚至持续数天。临床常用于耳鸣、耳聋、中耳炎、耳痛、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等症。

(20)客主人透下关:由客主人穿过颧弓下向下关透刺,酸胀针感可放射至半侧头面。临床常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炎、口噤不开、牙痛等症。

(21)头维透曲鬓:一般为捻转行针,慎提插以防出血,酸胀感可放射到半个头面。临床常用于偏头痛、眩晕、失眠等症。

(22)头维透角孙:适用于体胖者。临床常用于偏头痛、耳鸣、眩晕、耳郭疾患。

(23)头维透本神:临床常用于惊痫、目眩、偏正头痛等症。

(24)百会透前顶、囟会、上星: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前顶头痛、眩晕、脱肛、久泻、癫痫、癫狂等症。

(25)上星透神庭:临床常用于醒神明目、鼻出血、前额痛、惊癫、目疾等。

(26)百会透四神聪:临床常用于头顶痛、健忘、头昏、癫痫、癫狂、惊厥等症。

(27)百会透二顶:临床用于治疗癫痫、瘛疭、头风、项强、头顶痛等。

(28)左天柱透右天柱或右天柱透左天柱:临床常用于治疗头重不举、目眩不能视、鼻塞不闻香臭、颈项强直等症。

上肢部

(29)中渚透少府:患者五指并拢或伸直附桌面上,于中渚向少府直刺。临床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心悸、怔忡、手臂疼痛、扭伤、落枕、胸痹、头痛、热病汗不出等症。

(30)外劳宫透内劳宫:患者五指并拢或伸直或半握拳,由外劳宫向内劳宫直刺。临床常用于治疗痛症、心痛、掌中热、鹅掌风、心烦不安、手指挛急、手指肿痛等症。

(31)三间透内劳宫、少府、后溪:患者半握拳,由三间向后溪垂直进针透刺。临床可用于治疗牙痛、面神经麻痹、痛症、扭伤、呃逆、头痛、腰痛等症。

(32)合谷透劳宫:酸麻感可放射到肩背或面部,一般以捻转为主,慎提插,刺激不宜过重,以防晕针或出血。临床常用于口眼歪斜、牙痛、腹痛、腹泻、手指颤动或麻木、癫狂、面部疾患、外感发热等症。

(33)中商透少商、老商:老商穴位于拇指甲内侧角分许,中商穴位于少商穴与老商穴之间,由中商分别向少商穴和老商穴透刺。临床用于流感、喉痹及一切热证。

(34)大陵透劳宫:患者半握拳,以45°角由大陵穴向劳宫穴透刺,应注意避开血管,以捻转为主,慎提插,以防出血。临床用于胸痹、胃痛、癫狂、鹅掌风、呕吐、痛症、喜笑不休、心慌惊恐等症。

(35)内关透外关或外关透内关:酸麻感可放射到胸部或肩背,但手法宜轻柔,刺激不宜过重,以防晕针。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动过速、胸闷、脘腹痞闷、胸胁疼痛、疟疾、呕吐、手臂酸痛、耳鸣、耳聋等症。

(36)支沟透间使或间使透支沟:手法宜轻,以防晕针。临床常用于治疗肩臂酸重、胁肋痛、霍乱、呕吐、热病烦心、多惊悲恐、疟疾、大便难等症。

(37)支沟透内关:由支沟以45°角向内关透刺。临床用于肩臂酸重、大便难、胸胁闷痛、心烦、呃逆、反胃呕吐等症。

(38)外关透间使:由外关以45°角向间使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肩臂酸痛、疟疾、癫狂、羊癫风、呕吐、耳鸣、耳聋等症。

(39)曲池透少海:患者屈肘作拱手状,由曲池向少海直刺。临床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冷痹顽麻、月经不调、外感发热、牙痛、高血压、瘰疬、健忘、癫狂及一切皮肤病。

(40)肩髃透臂臑:患者手臂下垂,由肩髃穴以15°角向臂臑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肩关节痛、疮疖等症。

(41)肩髎透臑会:患者手臂下垂,由肩髎穴向臑会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肩臂酸痛、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等。

下肢部

(42)太白透涌泉、束骨:由太白穴向束骨穴直刺。临床用于治疗癫狂、头痛、目眩、项强、耳聋、腰背痛、腹胀、烦满、身热等症。

(43)公孙透京骨:患者盘坐,足心相对,由公孙向京骨垂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腹痛、腹泻、颜面浮肿、呕吐、头痛项强、目赤白翳、足趾足背麻木等症。

(44)公孙透涌泉:患者足底平放或盘坐足心相对,由公孙以45°角向涌泉透刺。临床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头痛目眩、腹痛腹泻、小便不利、喉痹、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45)陷谷透涌泉:患者足底平放,由陷谷穴向涌泉穴垂直透刺,酸胀感可放射至整个足背,但注意此处易出血。临床用于治疗肠鸣腹痛、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惊痫、足背肿痛等症。

(46)冲阳透涌泉:患者足底平放,由冲阳穴以15°角向涌泉穴透刺,应注意避开足背动脉。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牙痛、脘腹胀满、足痿、狂症、高热惊厥等症。

(47)然谷透涌泉:患者盘坐,足心相对,由然谷以15°角向涌泉透刺。临床用于治疗喉痹、阳痿、阴挺、月经不调、自汗、盗汗、惊风、口噤等症。

(48)丘墟透照海:患者正坐垂足,由丘墟穴以45°角向照海穴透刺。临床治疗月经不调、胸痹、喉痹、咽干、失眠、目翳、疝痛等症。

(49)中封透解溪、丘墟:患者正坐垂足,由丘墟向中封透刺,或由中封穴向丘墟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遗精、五淋、便秘、寒疝、腰痛、腹痛、足踝痛、头痛目眩及一切皮肤病。

(50)昆仑透太溪:患者正坐垂足,由昆仑向太溪直刺,注意以捻转、刮针为主,慎提插以防出血。临床用于治疗头痛、项强、肩背拘急、足跟痛、难产、霍乱吐泻、牙痛、咽肿、月经不调、喉痹、肾虚喘咳等症。

(51)昆仑透照海:正坐垂足,由昆仑穴向照海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霍乱吐泻、牙痛、角弓反张、喉痹、足跟痛、难产等症。

(52)三阴交透复溜:正坐垂足或仰卧伸腿,由三阴交向太溪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五淋、盗汗、月经不调、痢疾、腹痛、产后尿闭、牙痛、喉痹、遗尿、带下等症。

(53)三阴交透悬钟或悬钟透三阴交:酸胀感可放射到足趾。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肠鸣溏泻、月经不调、足痿痹痛、坐骨神经痛、落枕等症。

(54)光明透阳辅、三阴交:患者正坐垂足,由光明穴以15°角向三阴交穴透刺,酸麻胀感可放射至整个小腿和足趾。临床用于治疗目疾、痿痹不仁、胸胁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月经不调、腹痛腹泻、痢疾等症。

(55)外丘透漏谷:患者正坐垂足,由外丘穴以45°角向漏谷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颈项痛、胸痛、癫狂、坐骨神经痛、胃中热、腹胀满急、月经不调、癥瘕积聚等症。

(56)丰隆透承山:患者正坐垂足,由丰隆穴以45°角向承山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痰喘、癫狂、脘腹胀闷、霍乱转筋、腰痛、大便难、痔疮等症。

(57)足三里透上巨虚:患者正坐垂足或仰卧伸腿,由足三里以45°角向上巨虚透刺,酸麻胀感向下可放射到足趾,向上放射到肩部。注意深部有动脉血管,慎提插以防出血。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痛、肠胃炎、高血压、牙痛、阑尾炎、食欲不振、痛经、带下等症。

(58)承山透承筋:患者俯卧,足底挺直,由承山向承筋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腰背拘急、脚气、腰痛、转筋等症。

(59)阳陵泉透阴陵泉:患者正坐垂足,由阳陵泉以45°角向阴陵泉透刺,麻胀感可放射到足背。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炎、鼓胀、胁痛、脘腹胀闷、冷痹顽麻、耳鸣、耳聋、坐骨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

(60)外膝眼透内膝眼:患者正坐垂足,由外膝眼透内膝眼,或内膝眼透外膝眼。临床治疗膝关节痛、厉节风等症。

(61)委中透合阳:患者俯卧位,两腿伸直,由委中穴以15°角向合阳穴透刺,酸麻胀感可放射到足趾。临床常用于治疗腰背痛、角弓反张、肩背痈疮、皮肤病等。

(62)血海透梁丘:由血海向梁丘透刺,此处痛感强,注意手法宜轻柔。临床常用于皮肤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膝盖冷痛等症。

(63)鹤顶透梁丘、阴市:患者屈膝正坐,由鹤顶穴向阴市穴透刺,酸麻胀感可放射至大腿根部。临床用于治疗瘫痪、膝关节痛、痿痹不仁、胃痛、腹痛、乳肿痛等症。

(64)秩边透环跳:由秩边穴以45°角向环跳穴透刺,触电样针感可放射到足趾和腹股沟部。临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遗尿、半身不遂等症。

躯干部

(65)肩井透天髎、曲垣:患者正坐两臂下垂,由肩井穴向曲垣穴透刺,注意肩井穴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肺尖。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乳腺炎、胃病、颈项强痛、肩背痛、妇人难产等症。

(66)臑俞透肩贞:患者正坐两臂下垂,由臑俞穴以15°角向肩贞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肩周炎、肩背痛等症。

(67)肩井透肩中俞:患者正坐两臂下垂,由肩井穴向肩中俞穴透刺。临床用于治疗肩背酸痛、落枕、项强、偏头痛等症。

(68)大椎透定喘、大杼:患者正坐低头,由大椎穴以15°角向大杼穴透刺。临床常用于治疗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癫狂、失眠、背痛、发热、疟疾等症。

(69)大杼透风门、肺俞、厥阴俞:患者正坐低头,由大杼穴低于15°角向厥阴俞透刺,触电感可放射到两胁,针后可拔火罐。临床用于治疗板筋痧、感冒、咳嗽、百日咳、五劳内伤、哮喘等症。

(70)心俞透督俞、膈俞:患者正坐低头或俯卧,由心俞以15°角向膈俞透刺,注意针刺深度以防刺伤肺脏。临床用于治疗心胸烦闷、癫狂、心痛、肠鸣气逆、噎嗝翻胃、喘息等症。

(71)肝俞透胆俞、脾俞、胃俞:患者俯卧位,由肝俞以15°角向胃俞透刺,不可深刺。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脘痞闷、胁痛*疸、胆小惊恐、脾胃虚弱、水肿鼓胀、小儿吐乳、夜盲症、目赤生翳等症。

(72)肾俞透气海俞、大肠俞:由肾俞以45°角向大肠俞透刺,酸胀感可遍及腰部或放射至腿足。临床常用于治疗腰痛、扭伤、遗精、淋浊、崩漏、带下、肾虚耳鸣、腹痛等症。

(73)膻中透玉堂、紫宫:患者仰卧,由膻中穴向紫宫穴平刺,触电感可放射到双乳。临床常用于治疗呃逆、哮喘、缺乳、噎嗝、胸痛等症。

(74)鸠尾透中脘:由鸠尾以15°角向中脘透刺,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脏。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狂、羊癫风、气喘、胃痛、脘腹痞闷、瘰疬等症。

(75)中脘透建里、下脘:由中脘以45°角向下脘透刺,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以防损伤肠胃。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急慢性肠胃炎、呕吐、狂症、赤白痢等症。

(76)气海透关元:由气海以45°角向关元透刺,酸麻感可放射至会阴部,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手法。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癥瘕积聚、遗尿、疝痛、诸虚百损、四肢厥冷等症。

2.向心样透刺法

向心样穴位透刺法实质上是2个或多个穴位单向透刺的组合,即几个单向穴位透刺同时向一个穴位透刺,如同时透刺印堂和鱼腰、阳白和鱼腰;透刺公孙和涌泉、陷谷和涌泉等。向心样透刺可加强刺激作用,提高疗效,临床可灵活应用。

3.放射状透刺法

放射状透刺法是由一点向周围2个或多个单向穴位透刺的组合,如同时透刺颧髎和地仓、颧髎和颊车、颧髎和迎香等。施术时先向一组穴位单向透刺行针,达到一定的治疗量后将针退至皮下,续针其他单向透刺穴位。该法可减少患者进针痛苦,且刺穴多、手法灵活、刺激量大、疗效好,临床可积极选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透刺常用穴位大总结,针灸医生必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