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再看张文宏团队的最新研究,它的真正意义是
TUhjnbcbe - 2023/2/7 23:38:00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

这是在百家号的第13篇文章

在临床实践当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对病情轻重进行准确预测。

医院发在ChinaCDCWeekly的那项重要研究,这边我尝试用更简单的话解释一下这项研究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说是「重要研究」。

什么叫作「对病情轻重进行准确预测」,我举几个例子。

你比如说以前在急诊,半夜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原因来看病的,其中最常见的急诊原因之一是——肚子痛(腹痛)。

然而腹痛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大多数单纯腹痛的患者预后良好,但是有少部分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因为急诊的腹痛可能有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可能,包括内科最常见的溃疡、外科最常见的阑尾炎、胆石症和肾结石以及妇科的急性盆腔炎等(还有一些更紧急的宫外孕(异位妊娠)破裂、蒂扭转等),甚至像心梗也可能表现为腹痛。

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准确判断,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正确诊断,一旦漏过了心梗、蒂扭转这些疾病,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所以对于同样是腹痛的患者,最终采取的治疗方式可能差异巨大。在急诊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以确保危重的患者获得优先治疗。

这是症状,再说说一些更加具体的病变,这里举个例子——乳腺结节(Breastnodules)。

乳腺结节是中青年女性体检当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不同研究检出率在5%~24%之间。很多人看到乳腺结节就会想到乳腺癌,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的,预后良好,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但也有少部分乳腺结节是有恶性可能,需要及早进行病理活检或手术干预。

为了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在影像学检查中会使用BI-RADS分级系统。BI-RADS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的缩写,它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以及血流信号等指标,将乳腺的病变分为0-6级。

例如3级几乎没有恶性可能,4a级有<10%的恶性可能,具体分级意义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说了。如果各位女性朋友有做过乳腺钼靶/B超并且发现过结节的话,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报告有没有标注BI-RADS分级,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对应的解释。

而之所以要做分级,就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乳腺结节采取「一刀切」(包括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也是)。让绝大多数乳腺结节只有2/3级的女性接受活检甚至手术切除,这属于过度诊疗。这里的「过度诊疗」有两重含义,首先是对于这些女性的健康有伤害,其次我们的医疗系统也无法承载这样的诊疗压力。

因此这就是准确诊疗的重要性,同样一种症状对应着不同的疾病,同样一种疾病有不同的严重程度,对不同轻重程度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诊疗手段。

而在传染病上也是类似道理,为什么法定传染病上我们要分为甲乙丙三类,因为不同传染病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注意不是病死率)有较大区别。面对现在的Omicron变异体,了解其严重程度十分重要,两年多以来大量病*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都表明,Omicron和最初的原始*株在致病力上有着很大不同。

医院这项研究希望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所有感染者中占了绝大多数的非重症、无不稳定病情的人群,他们的病情究竟会如何变化?

这项样本量超过三万人的研究表明,这些感染者最终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其中风险组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而非风险组的概率为0。

当然,假使样本量再大一些,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数字(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在非风险组中也能发现有一些患者进展为重症。而很多人问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研究不纳入在入院时是重症、或者是轻症但是有不稳定病情的感染者?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分人群正是最需要医疗救治的,包括一发病就是重症的,包括持续高烧的儿童感染者,包括孕晚期感染者,也包括那些需要透析或者放化疗的感染者(详见原研究对「unstablemedicalconditions」的定义)。我们不能把宝贵的医疗资源消耗在那些几乎没有重症进展风险的感染者身上。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Omicron,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对医疗系统的冲击。

全社会中医护人员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整个医疗系统并非专门为应对某一种特定的传染病而设计,平时需要接诊各种各样的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等。而在Omicron爆发之下,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就成为最棘手的一个问题,面对大量其他疾病,我们需要维持最基础的医疗力量。

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医院这一项研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统计数据(虽然没有像华山这样严谨)也表明,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轻症。吉林四月的数据显示2.5万名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症占了97.5%,中国台湾的这个数字是99.73%,近似于新加坡的99.7%(并且这些数字有可能是低估的)。

尽管非重症患者比例这么高,但我们以往没有准确的研究表明这些非重症患者是否整个病程均维持非重症、有多少患者有重症进展风险、具体哪些患者是风险人群——这些问题,我们在华山这项研究中找到了关键的数据。在论文摘要中,研究人员强调了对公卫实践的影响:「ThisstudyprovidesevidenceforrefiningCOVID-19publichealthstrategiestominimizetheriskofoverwhelmingofregionalmedicalresources.」

因此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将来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应该是:

1.妥善安置非重症无不稳定病情的Omicron感染者;

2.密切监测风险组人群(高龄、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早期服用抗病*药物;

3.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和不稳定病情患者;

4.避免过度消耗其他疾病的诊疗资源。

须强调的一点是,面对未来新的的免疫体、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医疗救治条件的改善,这些应对策略是动态变化的。

就像昨天说的,对整个社会而言,医疗资源整体是有限的,高龄和基础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应当不断改善并利用好各种疫苗、药物和NPI策略,降低疫情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看张文宏团队的最新研究,它的真正意义是